以下是“香炸琵琶虾”的详细制作工艺解析与精准调料配比,综合沿淮菜系传统技法与现代优化方案整理而成:
🎻 一、菜品背景与风味特色起源:淮北传统名菜,属沿淮菜系(蚌埠、宿州、阜阳等地风味),因形似琵琶、虾尾弯曲如琴轴得名。
风味:外层酥脆(芝麻糊壳)、内馅鲜嫩滑弹(虾茸+鸡肉+猪肉),佐花椒盐或甜面酱更佳。
营养价值:高蛋白、易消化,富含镁元素(保护心血管),适合老人及体弱者。
🔪 二、核心制作工艺分步解析1. 原料预处理鲜虾处理:
选鲜活大明虾(约20只),去头剥身壳保留尾部,剪开背部去沙筋,洗净;
用刀背轻拍虾肉使其延展成“琵琶”平面,划十字刀防卷曲。
辅料加工:
水发冬菇、熟冬笋切4cm长细丝(象征琴弦);
火腿、蛋皮切同长度丝备用(装饰用)。
2. 虾茸馅调制原料配比:
虾仁175g + 猪肥膘肉35g + 鸡脯肉75g → 混合斩成茸泥;
关键技术:在肉皮或白布上剁制,避免案板木屑混入,保证茸泥色白细腻。
调味搅拌:
加蛋清1个(约25g)、湿淀粉20g、盐5g、胡椒粉1g、绍酒10g,顺时搅拌上劲;
拌入冬笋丝50g、冬菇丝5g,轻搅避免断丝。
3. 塑形与蒸制定型模具使用:
汤匙20个抹熟猪油防粘,将拍平的凤尾虾(尾朝外)贴匙底;
填入虾馅抹平,点缀火腿/蛋皮丝作“琴弦”。
蒸制:旺火蒸5分钟,取出晾凉脱模,确保定型不散。
4. 挂糊油炸酥糊配方:
材料用量作用蛋清50g黏合、增酥面粉10g基础脆壳湿淀粉15g增强糊的附着力芝麻油15g增香、防粘芝麻仁50g外层酥脆关键炸制关键:
油温七成热(180℃),琵琶虾裹酥糊→粘芝麻仁,入锅炸40秒至金黄;
高油温速炸:锁住内馅水分,避免吸油。
⚖️ 三、精准调料配比表(以20只虾为标准)类别材料用量用途阶段主料大明虾(带尾)20只(约500g)主体塑形虾仁175g虾茸馅主料鸡脯肉75g增加馅料嫩度猪肥膘肉35g提供油脂香气辅料熟冬笋丝50g馅料增脆水发冬菇丝5g馅料增鲜芝麻仁50g外层酥壳调味料精盐5g基础咸味白胡椒粉1g去腥提鲜绍酒10g去腥蛋清75g(分两次用)馅料25g+酥糊50g湿淀粉35g(分两次用)馅料20g+酥糊15g芝麻油15g酥糊增香炸制耗材熟猪油500g(实耗60g)高温油炸介质⚠️ 四、工艺关键点与常见问题虾茸细腻度:
必须用刀背反复捶打后挑筋,避免茸泥有颗粒感;
搅拌时单向用力,防止馅料出水松散。
定型防粘技巧:
汤匙抹油后冷藏10分钟再填馅,脱模更顺利;
蒸制时间不超过5分钟,否则虾尾变色、肉质变老。
油炸控温:
油温不足(<160℃)→ 芝麻糊壳脱落;油温过高(>200℃)→ 外糊内生;
分批次炸:避免油温骤降导致含油。
🍽️ 五、创新与实用建议家庭简化版:
省去蒸制定型:虾肉拍平后直接裹面包糠炸制,但造型略逊;
用空气炸锅:180℃预热后喷油烤8分钟,减脂70%但酥脆度稍弱。
风味升级:
馅料加马蹄碎20g → 提升爽脆口感;
酥糊中掺绿茶粉3g → 解腻增清香。
搭配传统佐食:
淮北特色:花椒盐+甜面酱(1:2调和),平衡咸鲜。
此配方沿袭蚌埠地区传统技法,虾馅中猪肥膘肉不可省略(提供乳化脂香)。若替换植物油,需在酥糊中加5g泡打粉补足蓬松度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论坛门户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